随着武器系统在过去由人类完成的瞄准周期中接管越来越多的功能,越来越难以确定谁将对袭击承担刑事责任。但问责差距真的只是未来的问题吗?现有武器系统是否符合这一标准
在2016年4月11日至15日举行的《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致命自主武器系统专家会议上,这种所谓的“问责差距”是各国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红十字委员会的说法,自主武器系统是指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选择并攻击”目标的系统。虽然并非所有参加《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的国家都同意这一定义,但几乎所有与会者都同意,武器系统的问责制必须始终存在,这应该是指导未来武器发展的一个条件
人们常常忘记,市场上已经有了高度自治的系统。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所谓的车辆主动防护系统(APS),它已经投入使用并用于作战。这些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拦截和摧毁来袭的威胁,例如通过霰弹枪式爆炸来摧毁火箭榴弹。一旦驾驶员启动系统,就不再有人为干扰。那么,如果出现问题,谁负责?是否已经存在问责差距
关于APS的可靠性,目前尚无公开数据,也不是本文讨论的对象。然而,让我们想象一下:一旦启动,APS“犯下”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IHL)的行为。当驾驶车辆在杂乱的环境中行驶时,触发机制的故障导致它向一群平民发射了不成比例的爆炸。决定启动该系统的军官是否会对战争罪承担刑事责任
乍一看,警官的责任似乎很明确。他或她的行为与所涉罪行之间的联系,使用APS甚至比使用人类下属更容易证明:武器是因为它被激活而发射的。如果警察没有启动它,它就不会开火。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但造成问题的是主观因素(犯罪意图),这是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警官不会直接有意造成伤害,也不会确信APS会发生故障。回到我们的例子,当打开APS时,警官不确定结果会是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攻击。至多,他或她可能能够预见此类风险,但仍选择激活系统。换言之,他可能有dolus eventualis,这是一种意图形式,罪犯知道可能的结果,但无论如何都选择采取行动。这不是安全的知识,而是纯粹的疏忽。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官员的刑事责任取决于dolus eventualis的概念。他或她是否在可能发生失火的情况下打开了APS
然而,第一个问题是,并非所有法律论坛中都存在dolus eventualis的概念。事实上,国际刑事法院(ICC)的规约——我们拥有的唯一常设国际刑事法院——似乎在第30条中明确放弃了这一概念,并设定了“意图和知情”的更高门槛。如果我们的例子中的警官在国际刑事法院受审,则不太可能被定罪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可以将dolus eventualis的概念扩展到什么程度?许多军官可能对APS的算法没有深入的技术知识,他们很难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失火。这样的错误很难预见。有人可以说,官员应该知道;毕竟,他们是负责人。但这将使“最终救济金”(dolus eventualis)变成事实:它是一种意图,而不是一种疏忽
有时,我们似乎在疯狂地寻找刑事责任,而忘记了刑事责任实际上是什么:个人有罪。我们可能会觉得,没有人可以为机器的故障负责,这在全球范围内是不公平的。但这是否会增加警官的个人刑事犯罪?让我们用一名真正的士兵取代APS,并假设这个通常可靠的士兵决定直接瞄准平民很少有人会声称负责士兵的军官作为校长负有刑事责任,因为他或她预见到了袭击的可能结果。我们更愿意说,责任在士兵身上,他实际上开枪了。那么,为什么军官的个人内疚感会增加,仅仅因为他使用了APS,而APS的失败率实际上可能比人类士兵低?我们不能追究机器本身的刑事责任,这一事实并不自动意味着该官员对这起误导性袭击有dolus eventualis。通过将这一概念扩展到此类案件中,我们滥用了刑法,目的是它不应该起作用。它应该永远是关于个人的罪恶感,不多也不少
综上所述:是的,现有系统已经存在问责差距,因为对于APS“犯下”的一些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不可能将刑事责任归咎于一个人(而如果是一个人扣动了扳机,这是可能的)。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延长“事件”(dolus eventualis)并不是正确的前进方向,会导致严重的不连贯。这留下了两个选择:我们要么需要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没有人将承担刑事责任,要么满足于部署此类武器的国家的责任,后者将在国家责任框架下负责。后者不需要意图要素,因此不会遇到上述任何问题。或者,我们需要制定法律,在国际刑法中规定过失责任,例如在许多国家系统中存在过失杀人罪
同时阅读
- 注意差距:杀手机器人缺乏责任感,人权观察(2016年4月)
- 《特定常规武器公约》致命自主武器系统专家第三次会议(2016年4月)
- 自主武器系统:技术、军事、法律和人道主义方面,红十字委员会(专家会议报告,2014年3月26日至28日)